文学佳苑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小教魅力 >> 文学佳苑 >> 正文

我思故我在

文章来源:初教院宣传小组 作者:06本3班通讯组 发布时间:2007年05月28日 点击数: 字号:

   在中国,大学学子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、社会改革的先锋、民族振兴的希望。他们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:宋代的太学生陈东、明代的东林学士、清末的公车上书,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上书写过动人的篇章。五四以来,大学生们更是关注天下兴亡,以身作则,成为社会进步的先驱和骄傲,即使是在新中国也敢为天下先,成为社会中不可多得的理想主义者,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。

   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生关心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就业,而是一些看上去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问题,譬如尼采的哲学,欧洲思想启蒙时期的伟大著述,以及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思,等等。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几乎与任何功利目的无关,但是这种思考却直接影响着文化和社会的未来,所以被称为终极关怀。

    20世纪90年代以后,中国大学生的这种非功利的历史使命感迅速消退了。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,就业被放在了大学生生活最重要的位置,对于哲学、历史、社会等问题思索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了。与此同时,浅薄粗俗的东西开始在大学大行其道。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请来了郭富城,复旦百年校庆的时候请来了刘德华,在演艺圈混出点名堂的人轻而易举就成为了大学特聘教授。于是,一批又一批的思想侏儒从大学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。

   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,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肤浅或者深刻,但是,我觉得大学生有理由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。大学生不但应该接受系统的思维训练,具备独立思考、深入分析的能力,而且应该用思想的深度来将自己和非大学生区别开来。虽然大学生越来越普遍,但是,大学生作一个整体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阶层,如果这个群体的人集体性地淹没在了肤浅、浮躁和低级趣味里,那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问题呢?

    要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,多看有思想深度的书,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与现实的土壤。让我们成为真正用大脑思考的新一代大学生。

更多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

关闭